2007年5月9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八版:中国风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“旅游开发”也走性感路线
金瓶梅遗址公园开门迎客惹非议
李光明

  曾打算在去年“五一”黄金周开门营业而被叫停的黄山市西溪南村金瓶梅遗址公园,今年“五一”黄金周期间高调开门迎客。耗资2000多万元重现《金瓶梅》场景作旅游卖点,金瓶梅遗址公园再次成为争议的焦点。在经济利益驱动之下,争戴《金瓶梅》故乡帽子“热”的背后到底是向恶俗文化屈服,还是旅游经济的畸变?

  “性感”开发路线招争议
  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是千年古村落和古徽州的商业重镇,现在还保存有古商业街道、古巷弄、祠堂、古桥、10多处私家园林和百余所古民居。为了开发旅游经济,突然宣布该镇是《金瓶梅》故事发生原型地,村落里的门厅、花厅、风姿依旧的曲池、假山,残缺的花墙、漏窗,都留有《金瓶梅》的影子,“令人沉思遐想”。
  西溪南村村民吴树林说,他是吴氏35代宗亲,从来没有听说过与西门庆有过瓜葛。带上这顶“西门庆、潘金莲”宗亲的帽子,实在令吴氏宗亲蒙羞。
  支持西溪南是《金瓶梅》故事原址的黄山市潘志义等人认为,通过他们10多年研究,《金瓶梅》的作者及人物原型都是徽州西溪南村人,故事发生地在徽州一带。书中主要人物“西门庆”的原型为西溪南大盐商吴天行。
  西门庆成了徽商的代表,这让很多人不能接受。随着金瓶梅遗址公园开门营业,从金瓶梅遗址公园究竟宣扬了什么样的文化,到资本的力量把道德情操压在了遗址公园的底下,争论变得更加激烈。
  支持者认为,建遗址公园确实有着强烈的营利动机,利用特殊的文化遗址来赚钱并没有错。
  反对者则认为,对于普通人来说,《金瓶梅》就是西门庆荒淫无度史,建这个公园,无非是想利用其敏感性来吸引眼球,满足公众的猎奇心理。事实上,因为《金瓶梅》内容的特殊性,问世后即被列为禁书,作者出于安全考虑,不但匿名,而且在情节、场景上均做了特殊处理,以避免朝廷与民众对号入座,而所谓专家的考证恰恰就在对号入座,因此,黄山的金瓶梅遗址公园,涉嫌编织伪文化。
 
  旅游开发应该设立道德门槛
  更多的反对者认为,借开发让人们所不耻的西门庆“还魂”,是社会的道德悲剧。安徽教育界知名学者卢光阳认为,开发《金瓶梅》作为旅游资源,其主要卖点是书中淫乱的两性关系、色情描写,这和社会的伦理道德秩序是相违背的。他认为,应该对旅游开发设立道德准入制度。对这类热衷恶俗项目的开发应当严格监管,对违反基本的社会公德和超越公民道德底线的要敢于叫停。“黄山金瓶梅遗址公园一度被叫停,一年后,仍然能重新粉饰登场,关键原因就是旅游经济的开发无序,缺乏制度和法律的约束。”
  安徽杰创律师事务所律师朱波说,目前尽管国家对关于旅游产业发展的道德准入并无规定,但是,发展先进文化,有益于社会进步,这个目标应十分明确。对涉及色情、暴力、赌博等不良文化旅游开发,应警惕通过各种形式变相露脸。像金瓶梅遗址公园开发这样景点的出现,法制的缺失是造成旅游开发无序的根源。缺乏规划,没有准入门槛,圈一块地就算是景点了,混乱了旅游市场,助长失信之风。

  招商压力使基层争抢恶名
  “实际上,争戴西门庆故里帽子的主因不全是向恶俗文化媚俗,让这些地方甘心低头的是招商压力。”西溪南镇一位干部说,2000万的投资,可以大大缓解招商压力。
  金瓶梅遗址公园早在2003年就被列入黄山市徽州区“招商项目”,主要是旅游房地产招商。
  “而这在招商中是硬通货,”这位干部说,房地产商通常是以和政府联合开发为名,没有真实的投入,并趁势占有土地资源。而投资商更是“醉翁之意不在酒”,先进行少量的前期投入,再以项目为抵押向银行贷款。这种旅游开发几乎成了投资商和房地产商投资营利的手段。加之,地方官员普遍存在招商压力和追求政绩,往往一个项目上马,多方受益。
  记者在西溪南金瓶梅遗址公园主要景点看到,景点几乎没有有价值的景致,迁建的一幢老房子看上去年纪也不大,墙上挂着招揽游客的《金瓶梅》相关介绍也是“犹抱琵琶”。
  记者碰到的几位游客也大呼上当。一位工作人员坦言,要想让景点火起来,只有开发与《金瓶梅》有关的系列“文化”和产品,否则景点火不起来。
  看来,围绕金瓶梅遗址公园的争论还会因为可能的“过度”开发再成争议的焦点。